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文豪1978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4节


第43章 遍地是朋友

  傍晚回到家中,林朝阳发现陶父正与人手谈,对面那个人他还认识,一句“老登”差点脱口而出。

  等一局棋下完,也快到吃饭的功夫了,陶父这才将林朝阳介绍给老者。

  “光遣兄,这就是玉书的丈夫,他叫林朝阳,在图书馆工作。”

  “朱教授好!”林朝阳恭敬的叫了一声。

  朱光遣笑眯眯的,脸上褶子一堆,像条老狐狸。

  “那天我去图书馆还碰见来着,真是有缘分。喊教授就见外了,叫伯父吧。”

  “朱伯父好!”林朝阳又叫了一遍。

  老头儿满意的点了点头,“相貌平平,配玉书丫头确实差点意思。”

  老登,嘴好毒,再说“相貌平平”你点什么头?

  “不过眼光不错,能把玉书这丫头娶到手,是个学美学的好材料!”

  这还像句人话!

  可他想想又觉得不对,老登这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不能上当。

  林朝阳心里叫着老登,但脸上还是一副乖巧的模样。

  谁让眼前这位爷是个开山怪呢?

  中国美学教育奠基人!

  光是这一个称谓就能秒杀中国99%以上的文化人。

  林朝阳这回终于知道老头儿那天为什么去图书馆消遣自己了,敢情跟陶父是莫逆之交。

  因为朱光遣的到来,陶家今天的晚饭格外丰盛,开饭前陶玉墨盯着丰盛的菜肴眼冒绿光。

  “喝点儿,喝点儿。”

  朱光遣刚坐下就催促陶父,陶父却说道:“你来之前我可跟你们家人有保证。”

  “他们又没在这。”

  “你以为喝完酒他们闻不出来?”陶父又道。

  “泡壶茶再走嘛,又不多喝。”

  看起来,老头儿已经是惯犯了,作案手法十分娴熟。

  陶父拗不过他,拿来了两个小酒盅,一盅三钱,“就三盅!”

  “玉书啊,再过几年可得把你爸看紧点,不能让他偷喝。”

  朱光遣对着陶玉书倾诉他对陶父的不满,陶玉书笑道:“朱伯伯,我爸酒瘾可没您这么大!”

  “这丫头,真是不如小时候可爱了。”

  吃过晚饭,朱光遣真就喝了一壶茶,临走前还把手挡在口前哈着气闻了闻,确定了没闻出酒味才出门。

  林朝阳想到了之前的“红烧肉”事件,怀疑陶玉书姐妹俩是不是从小都跟他学的。

  老话说的没错,近“朱”者赤。

  朱光遣家住在燕南园,距离朗润园这里有段距离,陶父让大舅哥将他送回了家。

  晚上回了屋,林朝阳将从刘振云那里买来的电影票交给陶玉书。

  “从哪儿来的?”陶玉书问。

  林朝阳便把刘振云他们这些中文系学生勤工俭学的事说了一遍,“都是内部电影,爸妈他们应该也会感兴趣。”

  “这就开始拍马屁了?”

  “大舅哥给的灵感。再说什么叫拍马屁,这叫丰富业余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你这个觉悟啊,还是有待提高。”

  “哼!”陶玉书冲他皱了皱鼻子,欢欢喜喜的收下了电影票。

  请家里人看电影,要是放在后世多少显得有点过于务虚。

  不过这年头老百姓的娱乐活动确实太过匮乏,看电影几乎是最大众的娱乐方式。

  在即将到来的1979年,中国电影行业创造出了293亿观影人次的世界记录。

  这不仅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更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79年中国人口75亿人来计算,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一年平均观看了30次电影,这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巅峰时刻。

  林朝阳给家里弄这么几张电影票,还真算是替大家找了个不错的娱乐活动。

  等陶玉书把电影票送给家里人之后,林朝阳明显能感觉到家里的气氛都变得愉快起来。

  尤其是小姨子陶玉墨,十七八岁的小丫头正是爱玩的时候,看电影可太让她快乐了,她还偷偷摸摸的找到陶玉书,问能不能再要一张票,她想请同学也一起看。

  陶玉书的第一反应是:“男的女的?”

  “姐~你说什么呢?”陶玉墨满脸娇羞,“当然是女同学。”

  “你心虚什么,我就是问问。”

  “谁心虚了?”

  陶玉墨好一顿哀求,从姐姐那里搞来了两张电影票。

  等她走后,林朝阳得意道:“现在这家里,遍地是朋友。”

  陶玉书挖苦道:“我妈一个顶十个。”

  “你妈的战斗力是强,可她没有战友啊,独木难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搞的少少的,这是胜利的奥义。”

  “胡说八道!你这张嘴可别出去瞎说。”

  又过了两天,眼看着要到小年了。

  林朝阳接到了父母从东北老家寄来的包裹,里面都是山货,至少有十斤,还都是晒干的,够陶家全家人吃半年的,随包裹来的还有一封信。

  老两口跟陶玉书想到一块了,在信中说上次陶玉书八月中才回来,间隔的时间短,过年就不用回去了,让他们小两口省点路费。

  邮来的这些山货是送给亲家的,要过年了,给家里添点菜,爱吃什么就写信,东北别的没有,就是山货多。

  这天晚上,陶玉书将一大包山货展示给陶家人。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远没有后世丰富,即便在燕京也是如此,一大袋东北山林里的山货摊在桌上,十分吸引陶家人眼球。

  “这一包,少说也得值个六七十块钱吧?”大舅哥说道。

  东北山货说起来土,但这玩意真就不便宜,特别是在这个还没有人工养殖的时代。

  而且因为都是风干、晒干的,实际份量远比大家看到的要多。

  陶玉成、陶玉墨这兄妹俩看着山货眼冒绿光,这一大包山货里不仅有菌类的黑木耳、猴头菇、榛蘑,还有两只风干了的山鸡。

  这要是烹成菜肴,得多香!

  陶玉书将林家二老在信中的嘱托转达给陶父,神色间满满的都是骄傲。

  “让亲家公、亲家母破费了,这让我们怎么好意思。”陶父对林朝阳说道。

  “爸,都是一家人,您这话太客套了。”

  不管是陶父,还是林朝阳,又或者是陶家人,都明白林二春夫妻俩寄这些东西来,不仅是给亲家送一份礼物,也是感念陶家照顾、包容他们的儿子。

  平时送东西太过刻意,眼下马上要过年,这份礼物就显得周到而体贴。

  “回信的时候替我们一家人谢谢你父母。”陶父神色沉吟,又说道:“既然今年不回老家,那就好好留在家里过年。你们俩也结婚快一年了,婚礼没办,两家人连面都没见过,这事说不过去。等明年看看找个时间,我们去东北走一趟。”

  此话一出,林朝阳微微诧异,陶玉书喜上眉梢,唯独一直没说话的陶母脸色立刻黑了下来。

  可她再不乐意,陶父终究是家里的话事人,她总不至于当场撕破脸反对。

  林朝阳偷瞄着陶母的反应,职场上不要怕得罪人,关键是要跟对人。

  丈母娘看他再不顺眼,不还是得去东北吗?

第44章 《秋菊打官司》

  以中国人固有的世俗眼光来看,林朝阳和陶玉书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不般配,无论是从个人条件还是家世背景来说,都是如此。

  并且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让他们的结合省略了一切的繁文缛节。

  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对这些并不在乎,两人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但结婚一年了,两家老人还未曾会过面,这确实是不合情理的。

  这里面一方面有距离和交通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两家人的谨慎。

  从林父林母的角度来说,林朝阳娶了这么个大学生儿媳妇,家里又是燕大的书香门第,冒然提出见面,人家同意了还好,不同意岂不是自找不痛快?还可能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误以为他们是想攀亲戚。

  从陶父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见到林朝阳之前,对于他以及林家父母没有过多的了解,能够接受林朝阳来京也是因为女儿的再三坚持。在没确定林朝阳是否是个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另一半之前,他们同样不想草草认下这门亲事。

  今天晚上,借着林家父母的一份厚礼,陶父主动说起明年安排两家人见面,证明了这几个月以来,林朝阳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认可,真正把林朝阳当成了自家女婿来看待。

  当着家里人的面,陶玉书表现的还算克制,可等到回了自己的房间,她一下子就扎进了林朝阳的怀里。

  “爸妈这个礼物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

  陶玉书在乎的当然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她和林朝阳的这段婚姻能够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别看她平时怼母亲跟小钢炮一样,可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对婚姻的祝福。

  没等林朝阳说话,她又说道:“那一包山货那么多,肯定不便宜。咱们走的时候妈刚给了我五百块钱,他们二老太破费了。”

  “你不是也要给爸妈邮一百块钱吗?礼尚往来。”

  “那不一样。这钱本来就是爸妈的,就算以后用到我们自己的钱,那也是我们应该孝敬二老的。

  可这个山货是爸妈送给家里的,得想办法让我爸妈也出点血!”

  林朝阳闻言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啊你,就不怕挨你妈的骂?”

  “你刚才都说了,礼尚往来嘛!”陶玉书满不在乎。

  “那你怎么就知道爸妈不能准备呢?”

  陶玉书认真思考了一下,“也是,就算我妈不想回礼,我爸肯定也能想得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