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75节


  林秀琴冷不丁撞见陈锐锋,有点愣,陈锐锋却没有多看她一眼,扔了蜂窝煤后回到屋里。

  这时候的秦想想回到家里,望着家里仍在摆弄针线的父子俩,不免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这林秀琴还阴魂不散了都?难道她注定跟陈锐锋有一段情?是那种斩也斩不断的姻缘?

  那么换而言之,眼前这家伙那方面受损,也有可能是逃不掉的?

  要不居安思危?

  趁着还得劲儿的时候多用用。

第199章 腊肠 传你一根打狗棒。

  经过黎团长的不懈努力, 好说歹说做出了两套“护冬战斗套装”,一套给老婆的,一套给儿子小胖的, 包括菱形格纹的鸭绒马甲、耳罩、护膝、还有一个软塌塌的睡帽。

  “儿子, 来试试!暖和吧?这是爸爸的心意!”

  黎小胖倒也不挑, 直接把鸭绒背心穿上, 黎剑知给他做成灰色的,小胖同志穿上马甲背心, 再戴上软塌塌的睡帽, 疑惑道:“爸,我好像是个小叫花子……”

  黎剑知面无表情:“瞎说, 乞丐哪能穿成这样?”

  不过,似乎还有点像丐帮。

  “马甲背心穿在里面,没那么多讲究, 这个帽子给你睡觉时候戴的, 别人又看不着, 暖和就行了。”

  黎剑知:“如果你非得要说像个乞丐,那爸爸就安排你一个八袋长老的活儿,再传你一根打狗棒。”

  小胖:“打狗棒什么意思?”

  “乞丐要跟狗抢饭吃,所以叫花子手里专门一根棒子,用来驱赶野狗。”

  秦想想黑着一张脸, 听父子俩胡言乱语,她当初怎么就不知道这男人顶着一张正经的脸, 私底下如此胡言乱语。

  穗穗:“妈妈,我要当小叫花子!我想穿哥哥的衣服!”

  秦想想:“????”

  黎小胖一听,立刻有了长兄爱,把身上的“叫花套装”塞给了妹妹, 黎剑知:“????”

  这灰马甲穿上穗穗的身上,倒是有点像日后的马甲外套,搭配上穗穗身上的毛衣,意外有点“时尚”。

  黎剑知见状不免开始沉思,似乎以后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马甲外套搭毛衣。

  “想想,咱闺女果然像你,长得好看的人穿什么都好看,这就叫’麻袋不掩倾国色‘。”

  秦想想:“我捶你个满头包。”

  “闺女都穿上了,老婆你也试试吧,母女套装。”

  秦想想十分嫌弃提着那件丈夫做的保暖马甲,和小胖儿子的八袋长老风格不同,只是线路歪歪扭扭,“这衣服穿出去人家还以为我们纺织厂破产了,厂长穷得自己缝衣服,丑死个人了。”

  黎剑知摸了摸鼻子:“保暖性才是第一战斗指标,你要是不想穿,我改改我和闺女穿’父女装‘。”

  “算了,这件我收下了,下不为例。”秦想想想着马甲怎么着也是穿里面的,这死鬼男人别的不说,充绒量特别多,保暖性好着呢。

  再说如此破破烂烂的鸭绒背心,穿得再暖和,也和小资情调扯不上关系,很安全。

  何助理之前跟她说,用鸭绒制作背心太过于珍贵麻烦,怕被人说助长歪风邪气,尤其他们厂里还收留了顾师傅、沈教授和叶医生这些人。

  而黎剑知出品的“叫花套装”,看着艰苦朴素,却又十分保暖。

  第二天寒潮来袭,保暖胜过一切,秦想想把丐帮背心穿在了身上,去工厂上班,鸭绒暖呼呼的,真是一个舒服保暖的冬天。

  恰巧杨知夏来找秦想想,小声告诉她:“厂长,我们这羽绒服做不下去了,说我们助长歪风邪气。”

  秦想想:“我们这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节省棉花,这是我们作为纺织厂的责任。”

  “这样吧,厂里所有的鸭绒背心,都按我身上这件一样设计,这边再打两个补丁,就说是厂里边角料做出来的。”

  杨知夏见到秦想想身上穿的“丐帮背心”惊呆了。

  “好,我让师傅过来学习。”

  就这么,飞燕纺织厂的羽绒背心意外躲过了一场灾难。

  小胖穿着丐帮小马甲在家属院里撒丫子跑,引起众人关注,“黎小胖,你穿这么少衣服还满头大汗?”

  “我身上这’叫花子背心‘可暖和了!”

  “哎呦?”

  “你妈给你缝的啊?”

  “我爸一针一针给我做的!”

  这时候支队政委摸了摸小胖的马甲,他的脸色严肃而又藏着几分震惊,今年寒潮太过于猛烈,再加上台风影响,棉花减产,棉衣指标减少,如果能有这样的鸭绒马甲,这个冬天能好过不少。

  这样的马甲背心能给寒风中站岗的士兵轮流穿,于是支队政委找到了黎剑知:“你儿子小胖衣服你做的?材料哪的?成本怎么样?”

  黎剑知一说,才知道支队政委的用意,其实部队里比较少用羽绒,倒不是因为羽绒珍贵,而是羽绒服潮湿就成“坨”,不如军大衣好使。

  很多用洗衣机水洗过羽绒服的就知道,洗过之后,就跟潮湿的纸片渣一样,把一团面巾纸塞进口袋里,经过洗衣机洗一遍,和结块的羽绒服一模一样。

  只不过羽绒服晒干后还可以复原,把羽绒服挂起来,拿衣架使劲儿拍打衣服,可以重新使得羽绒服蓬松起来。

  羽绒服洗多了就不保暖,但是南方就没这个要求,多水洗几次大差不差。北方的羽绒服,很多一年才清洗一两次,并且都是送去干洗店清洗。

  黎剑知:“这个鸭绒背心穿在里面保暖,具体的……没有成本,我媳妇儿纺织厂附属农场自个儿养得下蛋海鸭子,除了做咸鸭蛋的,喏,这一身鸭毛就做成了鸭绒背心。”

  “政委,要不你穿上试试。”

  支队政委:“我勉强围一下,我的娘哎,还真暖和,这鸭子毛这么暖和?”

  “明年倒是可以多养些海鸭子,让你媳妇儿纺织厂做一批军用鸭绒背心,给边防站岗的战士值班用,这个穿在里面舒服。”

  支队政委:“黎同志,要不你立刻打个报告,我们急需一批这样的马甲,先给哨所和舰艇上的官兵配发试用,如果效果好,我向基地首长汇报,争取列为标准军需品。”

  “今年寒潮来袭,太冷了。”

  黎剑知答应了,回去就跟自家老婆说起这个事,秦想想窝在被窝里懒得动,昏昏欲睡:“你们得发动人手去帮忙收鸭毛。”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秦厂长这会儿已经习惯接订单接到手软的日子,多了一批军需订单……那就做呗。

  “黎剑知,你要不要来被窝里?”小秦同志发出了战斗邀请。

  仿佛是在炮弹潮湿哑火之前,多来几发。

  黎剑知没什么表情的俊脸微微泛起了热潮,怎么一到了冬天,这个媳妇儿如此热情?

  磨人啊。

  这一年的寒潮冷进骨子里,寒风像是冷刀子一样,一刀刀的割向人的脸庞,海风裹挟着湿气,被风一吹,头发丝都好像是湿润滴水的。

  “这个天气太少见了!”

  “今年好冷,比往常还要冷,得亏有这鸭子服。”

  “从鸭子身上借了一身毛来使。”

  飞燕纺织厂的人都在庆幸今年有鸭绒服,哪怕是不能做羽绒服的鸭子大羽毛,他们也给剪碎了,用工厂碎布一块块缝起来填充,虽然丑,再掺点棉花,却还有些保暖价值。

  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或者炭盆,一楼的苟政委家又在楼底下用火盆直接烧柴火,而飞燕纺织厂一些单身职工,则会使用煤油炉。

  煤油炉精致方便,属于筒子楼和单身男女的煮饭烧菜工具,简便且无烟。

  而蜂窝煤则实惠,普罗大众的选择,炉子上一天都架着一锅热腾腾的水。

  飞燕纺织厂食堂里每天都供应免费的姜汤,也供应筒子骨黄豆汤,或者芸豆汤,热腾腾的,喝一碗下肚,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温暖起来。

  天色未明,飞燕纺织厂的人杀猪做腊肠,几口巨大的烧水锅架在临时砌成的土灶上,柴火在里面噼里啪啦作响,火苗缠绕着锅底,升腾起来的水汽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大肥猪们被赶出圈,附近连队的战士全都来帮忙,生怕控制不住,让猪给跑了,“这位是咱们连队杀猪最利落的。”

  “下刀子一定得快狠准!”

  “我的妈呀,这猪也忒肥了,这么肥,看看这猪板油,我的妈呀,我就没杀过这么肥的猪!”

  “你手可别轻啊,这猪要是带着菜刀跑了,吓不死大家伙。”

  孩子们害怕又兴奋地围观杀猪,一整头猪被卸掉猪头、切割五花肉、剔出排骨、里脊……这么一块块地分出来,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惊呼声。

  杀猪的戏份上演了几天,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在冬日里灌腊肠,整个纺织厂的家属一齐出动,这回秦想想出工“积极”。

  肥三瘦七的组合,一刀刀将肉手动切成小丁,到处都是菜刀碰撞案板发出的剁剁声,秦想想一边观望,一边想着要不要让工厂工人研究一个绞肉机。

  腊肠的调味全都由秦想想来把关,猪肉堆成山,白酒、白糖、酱油、花椒……各种调料汇聚一堂,秦想想指挥做了好几种口味的腊肠,更有海鲜风味腊肠。

  灌肠衣则是个体力活,把肉馅扎实地塞进肠衣里,必须得有把子力气,填的满满当当。

  最后一排排腊肠悬挂在后勤大院巨大的竹架上,宛如暗红色的珠帘,泛着诱人的油光和细腻的猪肉芳香,油脂不断渗出,香味愈发浓郁,引得人们胃里馋虫翻江倒海。

  秦想想每天都要来瞅一眼,心想:这就是朕打下来的江山。

  “厂长,沪市一家无线电厂想要采购我们厂里的鸭绒背心。”

  秦想想立刻问:“哪个无线电厂?”

  秦想想知道沪市有好几家无线电厂,分别生产各种不同的工业产品,有的是收音机、录音机,比如无线电三一厂;有的主要生产电视机、船用导航雷达,比如沪市无线电四一厂……还有无线电十八厂等等好几家无线电厂。

  “无线电四一厂,他们厂里生产船舶导航雷达,派了几个技术员在岛上,知道了鸭毛背心这个事,说想要采购一批。”

第200章 先下手为强 学,全都给她好好学习!……

  沪市无线电四一厂, 是在六十年代初,由八十多家小厂合并而成的无线电机厂,最初共有职工六七百人, 主要生产收音机等产品, 六三年开始试制船舶导航雷达, 六(-)四年生产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工业电视、汽车收音机等等产品。

  到了七十年代, 四一无线电厂主要生产电视机、汽车收音机、雷达和应用电视四类电子产品,就在过去的一九七四年, 这年厂里的黑白电视机产量突破了上万台, 并且成功研制出新型用于医用方面的应用电视。

  秦想想一听说是四一无线电厂,就想到了——电视机!

  马上就是一九七五年, 这会儿的电视节目尽管聊胜于无,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秦想想:“你说他们厂找我们采购羽绒服,咱们是不是可以跟他们沟通沟通, 换来几张电视机票!”

  何助理脱口而出:“那可是电视机啊!”

  目前只有政府部门以及沪市等等几个特大城市具有电视机, 哪怕是一九七四年, 四一纺织厂全年生产电视机数量也才突破了一万台,僧多肉少,一张电视机票是极为难得的。

  “他们厂里肯定有电视机票!要他个八张十张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