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在西汉庖厨养娃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9节


  “是龙尾拍断的绳索!”

  人群中嚷道,一传十,十传百,百姓都信服不已,转头都称看见了。

  季凤将眼揉了又揉,“龙在哪儿?我怎么没瞧见,阿兄,小珠,你们瞧见了没?”

  季胥并未看见,她是觉着因鼎过重而断的绳索。

  季珠亦是摇头,“没瞧见呀,就是好大一道浪。”

  “那浪里的龙尾,你们竟没瞅见?”河道旁的百姓道。

  季凤对着水面,将眼瞪的铃铛一般,“真是奇了,人人都能看见,我竟看不见?今儿非要看见了。”

  眼看乌云压日,天一下暗了,像是有场大雨要下。

  “换铁索,速换铁索!”桥上主事的官员命道。

  泗水岸畔百姓议论纷纷,已有雨滴湿了面庞,一时也不肯走,个个以袖掩头也要瞧这热闹。

  就连水中那座楼船,也停住了,船舱里一排的公子哥,探身出来,指着落鼎那处交谈。

  “这雨不知下多久,水位高了,可就不好捞鼎了。”

  “得趁早捞出来。”

  时人对鼎是迷信的,相传,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强国都想将九鼎占为己有,直到秦灭东周,九鼎也在争抢中遗失了,有流传说这九鼎便沉入在彭城泗水河下。

  《秦始皇本纪》有载:“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想想,始皇泗水求鼎而不得,如今的泗水,眼看能将鼎吊出水,人心自然振奋,连彭城令也匆匆下马,赶来了桥上指挥。

  因雨渐大了,季胥她们先进了逆旅。

  这逆旅不同驿站,是私人商贾开的,掌柜的也站在门口看的津津有味,一个小子在店里引客,帮她卸了车,牵牛入厩。

  季胥要了间靠泗水的房,一推窗,就能看见桥上的景况。

  凤、珠二妹看他们捞鼎,看迷了。

  “阿姊,那店小郎说的那样真,莫非这泗水里,真有龙?”

  季凤撑窗望道。

  方才进来一路,店小子和她们说了彭城代代相传的,当年始皇泗水求鼎的事:

  “要说那次,也和这次一般,鼎都起一半了,鼎内却有一龙头伸出来,将绳索咬断了,可惜那鼎又沉入水中,再不能寻了。”才刚那店小郎说的绘声绘色。

  “也不知这次能不能将鼎捞上来。”季珠道。

  季胥道:“我是不信水中有龙的,捞不捞上来暂且不论,只是泗水岸边人越多,咱们的五十枚铜镜,越好转手了。”

  “这倒好,我竟忘了这层!”季凤回过头来,开心道。

第91章

  她们走了十几日路,途中虽在小驿站、乡亭过夜,但到底是接待公办官员为主的地方,地方小人手不足,并不给百姓提供洗漱的热水。

  车父那行汉子,途中便钻进小溪里光着膀子搓洗,还邀请季胥也下水。

  她只能诌说怕凉,那群汉子为此还笑话她,大男人竟怕凉。

  于是这一路到彭城的逆旅,身上尘土累累,季胥入住的头一件事,找店小子要了热水。

  很快两个小子便抬了个冒着热气的大浴桶上来,姊妹仨脱了衣裳钻进去,彼此将身上的泥搓了一遍,连头也用瓢浇着洗了。

  起来时,那水都是浑黄的,奢侈一把,又费钱要了第二道水,洗的清清爽爽出来。

  “感觉自己身上轻了两斤。”季凤感慨道。

  “阿姊抱一抱你看轻了没?”

  季胥将她抱住捉弄一番,坐在窗畔的榻上,用帕子给她们绞发。

  半干了又换季凤给她绞,如今天气热,再对着窗吹一吹,很快也干了。

  只见烟雨朦胧,那泗水中,已是换成铁索来捞鼎,汉子们牵着铁索一头,泅入水底。

  只是雨势渐大,好几个沉浮,竟未将铁索系在鼎上,岸上驻足的百姓急的指指点点。

  季胥重新以帕头裹发,胸口束紧布条,换上男子的装束,交代过妹妹勿出客舍。

  便背了那袋吴县来的铜镜,掌伞向外去了,因雨地湿漉,她脚下的布鞋也换成了木屐,走起路来笃笃作响。

  “看一看,吴地来的铜镜,贵人,要买铜镜不

  ?我这镜子,可照万物,照之大吉。”

  “你说这镜子可照万物,若能照见水底的龙,我便买你的。”

  岸上的絺服贵人道。

  他们都是听说龙腾出水,拍断系鼎的绳索,四面八方涌来泗水岸畔看热闹的。

  “听说真龙身长十余丈,上可腾云驾雾,下可潜海万里,我这镜子不过巴掌大,恐怕不能容纳其真身,不过,这镜子却能照出其当真来过的证据。”

  季胥说的神乎其神,左右百姓,连那贵人都屏气听住了。

  “什么证据?”

  “你快说。”

  “快说!”

  “才刚好端端的,天就变异了,可不正是黄龙在呼风唤雨,瞧这雨,下到这会子还没停呢,落在我这镜子上的,是什么?”

  她将铜镜一擎,上面倒映的可不正是雨珠。

  “是了,这雨还在下,说明水底的龙还在。”

  百姓附和道,其实季胥这么说,不过是好听,让人觉着久等也不是白费的。

  他们这心情好了,自己的铜镜也就能卖出去了,左右果真都来买她的铜镜。

  岸畔一驾马车内,隐隐传出一声嗤笑,季胥抬头见了,那车,四面皂盖,两侧车幡是朱色的,如今六百石的官员,才能将左侧车幡漆成朱色。

  那驾马车,左右车幡竟都漆成朱色,得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了,还有那车轮毂,也都是朱漆,一看里头就是大贵人。

  季胥出门这些日子,已经学会看车辨人了,这人得罪不起,她只当没听见那声笑,又沿河叫卖一阵子。

  “吴地的铜镜,大吉大利的铜镜!”

  这河畔是有河市的,岸畔流连的百姓成百上千,大约都被那捞鼎引住了。

  连市吏也不例外,市楼上攀住一串小吏,向河心斜斜的望着身子,一时也无人来驱赶季胥,否则她这样外地来的,没入市籍,绝对是不给卖的。

  季胥便抓住这会功夫,卖力的推销铜镜。

  “这铜镜可爱,真是吴地来的?”

  不少拿住把玩打量的,很快都转手卖出去了。

  她这铜镜总的进价是十两,卖五百钱一个,也就是半贯钱。

  买去的多是富家士女,有的给她银,有的则给金,也有拿半贯五铢钱给她的。

  如今官府承认的法定货币,分黄金、铜这二等。

  其中黄金为上币;铜钱,也就是如今流通的五铢钱,为下币;银子这时候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在市场上也有流通,百姓并不排斥。

  金子多铸成边缘厚、中心内凹的圆形饼状,一金则是一斤金,这时候一斤为十六两,平常花销用不上“一金”,所以通常会剪碎了,以便使用。

  普通人家少有能直接接触到完整的金饼的,使用碎金、碎银、铜钱诸多。

  因这铜镜卖的是富家子弟,季胥特地带了个铜质的秤钱衡,来称重所收的碎金碎银的重量。

  按这会的换算比例,一两银值一千钱,一两金值四两银。

  季胥向路人打听了附近的“子钱家”,是专事放贷的富商大贾,把手中收来的这些钱,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子,一共二十五两,另给了八百钱的水钱。

  算下来,这趟运铜镜到彭城,挣了十四两二百钱,加上身上剩的盘缠,总的能有三十两左右。

  来时带了二十五两,如今不少反多了,心里一下踏实不少。

  季胥觉着,下一站到荥阳,还能接着做顺道的买卖,不过从彭城到荥阳,得走水路了。

  她得到津渡口打听打听近日出发去荥阳的船,顺路带什么货,到市内转转再做决定。

  “走不了!你瞧这雨大的!看天色还有下的日子,我们这船小,遭不住!你上楼船官署问问,看有没有能走的官船!”

  大雨里,一个身披蓑衣,忙着下船锚的船夫向季胥道。

  他们这样的私家船,多是一些行商贩贾运送货物的,船小,载重也小,抵挡不了风雨,因都停在渡口不走了。

  还有的因雨下的大,临时停靠在彭城的,津渡口一排商船,问了几家都摆手不走。

  这个老船夫心肠好,看季胥身上淋湿了,给她指了别的路。

  季胥谢过人家,问路找到了楼船官署。

  这是专事造船漕运的官署,一般设在江海河道之处,由官府出资建造,多为楼船,载重万斛,比普通商船大的多。

  地方的粮食、漆器、金银器、丝织品等等,都通过官府的楼船,运至长安,以供给宫廷贵族,当然,这些地方上的手工业,包括楼船官,都归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

  季胥问了,也说不走,要等雨停。

  “也不知这雨啥时候停,多住一日都是钱啊!”

  出来时听见一旁在怨天,季胥也是这样想,逆旅的客房住一日就得六百钱到二两银子不等。

  倒也有小驿站或是小客舍的大通铺,十几人混住在一块,几十钱一日。

  不过不到不得已,季胥还是不想住那样的,人多手杂,她总要要外出采办打听,两个妹妹留在大通铺怎么放心的下,就是包袱也不好看顾。

  因此住的六百钱的小单间,要滞留也没办法,天气因素避免不了,好在刚刚才挣了钱。

  季胥到河市逛了圈,这处的鱼货丰富,名贵的有鲐鱼、鮆鱼、鲰鱼、鲍鱼。

  不过她全身银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两条的,难怪说“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钩,可比千乘之家”,能养几千斤的这些鱼,都可富比诸侯了。

  也有相对便宜的鲤鱼、鲫鱼、鲂鱼,但新鲜鱼货一路下来,哪能活到荥阳,所以她打算买些晾好的鱼干,带到荥阳转手,不过这几日滞留在这,也不急着买,临走再买。

  回逆旅时,店小子见了她道: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