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学渣被逼考科举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0节


  大周有海贸,海商出海到番邦做买卖,到底不同于海路运输。

  程子安并非一拍脑袋,提出此种看法。

  漕运被一群地痞混混掌控,漕运帮向来名声赫赫。

  这一切,皆因为他们掌控了天下的河道,一家独大。

  历朝历代中,只有元朝有海上运输。

  既然元朝能做到,大周的海船,程子安已经见识体验过,拿来开辟海上运输已足够。

  即便无法彻底消灭漕运帮,程子安也没想过要彻底消灭他们,不然就剩下海运一家独大,换汤不换药而已。

  引入竞争机制,能将漕运这块臭不可闻的脏东西清理大半,海上运输也有了牵制。

  另外,程子安以为,大周境内的海岸线如此长,却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师,实在是太危险。

  南召的海贸,不输给大周。若换作他是南召的天子,早就从海上出兵,将大周吞并了。

  以大周现在的国库状况,程子安没提水师的事情。提了,圣上一听肯定心动。

  钱粮从何处来?

  当然是征税,大周百姓身上肩负的赋税中,有一项不定期收取的兵税。

  兵税就是要打仗,备战时,朝廷会向百姓征兵征粮。

  摊派当然落不到贵人官身身上。

  放眼天下,有几户平民百姓家中,能拿得出来余粮余钱?

  圣上凝神深思,道:“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不过,你提出了漕运的解决方法,那损失的粮食呢?”

  程子安眨了眨眼,颔首垂眸不语。

  圣上被噎住,懊恼地道:“反正此事交给你,你给我查清楚,把粮食弄回来!”

  程子安见圣上耍赖,他可是耍赖的祖宗,当即苦着脸道:“圣上,臣是水部的侍郎啊,如何去查户部丢失的粮食?”

  圣上呵呵,冷笑道:“政事堂只三个宰相,你莫非想要入政事堂?”

  程子安心道政事堂啊,未尝不可,面上却惶恐地道:“臣不敢,万万不敢!”

  不过,他现在这个年纪,入政事堂那就是甘罗第二了。

  程子安哪能不知,圣上就算提他入政事堂,也是为了用他这把锋利的刀。

  谁死谁活,端看自己的本事了。

  程子安从来不怕被当做一把刀,只要他这把刀,砍向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这群混账。

  圣上哼了声,道:“你倒是实诚,不过,粮食之事,甚是重大,不得不查啊。”

  程子安道:“圣上,臣有个方式,不知圣上以为可妥当?”

  圣上神色一喜,道:“你且仔细道来!”

  作者有话说:



第96章 96 九十六章

  ◎无◎

  程子安道:“臣以为, 此事牵涉面甚广,以臣的资历,臣会寻如王相, 明相, 郑相,连同刑部, 户部, 甚至于大理寺一并查案。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他们, 亦可参与其中。多部联手,查得也快一些。”

  将政事堂拉出来,并非程子安真正目的。将背后的几个皇子推出来厮杀,才是他的用意所在。

  政事堂的几个相爷做事,再身居高位, 做事始终束手束脚。

  几个皇子则不同了,他们为了抢大位,自然不肯放过任何攻讦对方的机会。

  兄弟之间太过熟悉,背后使出的计俩, 彼此都清楚得很。

  三人都不干净,以前巧妙地维持着平衡。

  一旦推出一件事来, 任何的一方, 都会推波助澜,尽全力将对方踩到脚下。

  另外最重要一点,如若派相爷领头查, 背后肯定会遇到来自皇子的阻力。

  相爷岂敢动皇权, 跟圣上的儿子叫板。

  如果都是皇子, 一样权势滔天呢?

  何况, 只要三个皇子一起出面, 肯定有两个会天然结盟,联手连对付另一人。

  如此一来,常平仓的事再大,背后势力牵扯再广,都会被连根拔起。

  估计到时候,京城会血流成河。

  血流得多了,才会震慑住那些胆大妄为伸出去的手。

  粮食是百姓活下去的保障,粮价哪怕涨一个两个大钱一斤,对于穷苦百姓来说,都算是巨大的负担。

  何况,各地常平仓的粮食,除了平抑粮价,还有个最重要的用处,就是赈灾。

  靠天吃饭的时代,哪怕多下一场雨,多出几天大太阳,百姓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面临着饥荒的境地。

  粮价不能乱,常平仓中,必须有粮食!

  哪怕是陈粮,混着石子,也能勉强填饱肚皮,好过吃树皮观音土!

  程子安也不怕圣上会起疑心,怀疑他怂恿皇子们自相残杀。

  有些事情很微妙,圣上自己从兄弟们中厮杀出来,登上了大位。

  但轮到自己的儿子们时,他就开始天真了,幻想着儿子们能兄弟友恭,选定一个继承人,其余的兄弟会齐心协力辅佐。

  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待兄弟与儿子们的差别,莫不如是。

  常平仓粮食之事,的确交给任何一人,圣上都不会放心,生怕上下坑壑一气,最后查不出个名堂,不了了之。

  但又不得不查,欠兵营的粮草日久,再不拨付,将士哗营的话,比起朝堂上的文臣打嘴仗斗争,要来得更猛烈直接。

  圣上神色若有所思,犹豫道:“这般一来,阵仗着实太大了些。”

  程子安觑着圣上的神色,猜到他心里已经渐渐动摇,并未趁机加把柴,而是朝着反方向说道:“臣到底年轻,常平仓之事,臣并不了解,估计是想得太过严重,圣上,臣不知天高地厚,着实没别的主意了。”

  圣上手指敲打着御案,沉思了会,心中主意渐定。

  程子安自称年轻不知天高地厚,他都能看出常平仓的不妥,聪明人那般多,如何能看不出来。

  端看是在意朝局乱,还是天下乱。

  圣上掀起眼皮,睨了眼程子安,道:“水部几个郎中下去州府,可有消息传来?”

  程子安心思微转,道:“还未曾有。臣以为他们在京城日久,出门时车马劳顿,赶路太辛苦,走得慢一些也情有可原。”

  圣上听得无语,瞧他这话说得,又在指桑骂槐了!

  他从京城赶去益州府,再从海上绕了一圈回来,只不过花了大半个的功夫。

  不过施侍郎来回奔波,人的确已经快脱形了。施二亦是......

  咦,施二同程子安一样年轻,听说他在府里要死要活的,太医院的太医已跑了无数次,太医院都快被搬到侯府去了!

  真是一群混账!

  圣上脸色不大好,先让程子安回去歇息,唤来许侍中,厉声道:“该到请平安脉的日子,人呢?去哪儿了?莫非太医院的太医,认了新主子?”

  许侍中愣了下,忙道:“奴这就去太医院传旨。”

  太医院得了许侍中传了圣上的旨意,都是聪明人,领会到了上意,永安侯府再来请,被婉拒在了门外。

  施侍郎同施二,无论真病假病,皆不敢再病。

  从侯府飘出的药味,恨不得京城都能闻到,回到衙门老老实实当了差。

  那些施侍郎如何委屈,大度,程子安是白眼狼的风闻,突然就散了。

  朝中,亦动作不断。

  圣上着令王相,明相,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同刑部,户部,大理寺携手,巡查大周各地常平仓!

  此举一出,朝野震动!

  巡视的官员还未出发,京城底下就暗流涌动了。

  有摩拳擦掌的,暗自担心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般上蹿下跳的,热闹纷呈。

  程子安一概不理,每天当值下值,安安分分呆在水部,一心一意准备着自己的事情。

  先前程子安向圣上提议过,进入工部的官员,要多加一道考试。

  提高“工”的待遇,地位,才是能推进大周往前进步的关键。

  “工”涉及到方方面面,并非只有造桥修路修屋的匠人,还包括如匠作营中,制造兵器的匠人,改进农具,粪肥,种子等等,都属于匠作一类。

  假若大周某个百姓发现了能增加产量的种子,当地的官员会拿来当做政绩,献给圣上,写一篇马屁文章,歌颂祥瑞等等。

  其余的诸如此类,百姓都会受倒褒奖。

  但是最后的情形却是,朝廷限于认知,并未正确对待。

  要不好大喜功,大力推广,要不就成为了某些官员牟利的工具。

  程子安前世从未接触过种地,但接触的资讯多了,他清楚仅仅发现能增产的种子,也不能一下就大力推广。

  气候,土壤等不同,一样种子种出来的庄稼,产量肯定不同。

  何况,种子需要更新换代,不断培育改进。

  河道河工同理,不通算学的官员,进入工部做事,涉及到专业,哪怕再清廉也没用。

  朝廷才有这个实力,会用心去培养专门的人才。

  毕竟,没有哪个皇帝,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天下江山太平安稳,粮满仓。

  朝堂上下血雨腥风,程子安在水部,清清静静与章郎中一起,交流着各种经验。

  章郎中最近好似返老还童一样,每天都有花不光的精力,拿着夏郎中交待回来的差使,琢磨了半天,跑到程子安的值房,不解问道:“程侍郎,你都没去翻工部往年的记录,从何处看了出来,夏郎中的差使,是他胡编乱造?”

  快过年了,京城下了几场雪,程子安脚底踩着熏笼,依旧感到冷飕飕。袖在衣袖里的手,程子安都不舍得拿出来,探出脖子一看,道:“你看总体的河道面积,一共才多少,他所填写的土方数,种植的草皮,都快能将河填平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