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56节


  她也吃过不少地方的饺子,从来没有饺子是她这味道的。

  这饺子越品越觉得, 好像是来自地狱的味道。

  珍卿趁着还没呕吐, 赶紧把没嚼完的吐到手帕里。

  然后, 餐桌上此起彼伏的喷吐声。

  连平常无条件支持她的吴二姐,还有最疼她的陆三哥, 也没经过来自地狱的味觉考验, 纷纷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秦管家赶紧悄默声,叫大家把饺子都撤下去。

  吴二姐惊诧地说:“我吃到一个大肉丁, 好像没有煮熟啊!小五, 你肉切得太大了。”

  杜教授是吃到土的表情, 一直吐好像都吐不尽, 他难受地说:“这饺子皮好像没有熟。”

  说着他瞅了一眼珍卿, 珍卿在心里哼:皮没煮熟, 难道不是煮饺子人的锅,瞅她干啥玩意儿呢。

  吴大嫂漱完口擦嘴,直摇着头跟大家说:“我看,小妹以后少动厨具吧,往后出嫁的时候,给她配两个茶饭好的老妈子,比什么都强。”

  □□姐哼笑一声,乜斜着珍卿道:“还跟我比。”

  陆三哥也哭笑不得,摸摸珍卿沮丧的脑袋:“以后要多发扬优点。”

  珍卿揉了一把脸,站起来,跟大家拱手说:

  “对不住,我亲爱的家人们,虽然态度一丝不苟,但是作品实在献丑,感谢大家对我的批评,还保留了一点温柔。请大家继续享受美好的晚餐吧。”

  不管听没听懂,吴娇娇都热情捧场:“小姑说得好,小姑好棒。”

  吴二姐也赞同地说:“你这个态度很好。”

  吴仲礼也拍手捧场,珍卿又跟大家拱拱手,低调而无聊地坐下了。

  杜教授讲得很直白:“她妈也没做饭的天赋,珍卿随着她妈了。以后她自己做家,还是请个厨娘吧,做饭太屈她的才了。”

  然后谢董事长也赞同说,小妹的天赋还在念书,女红厨艺不该浪费她的时间。

  吴大哥和吴大嫂,也特别热情地附和。

  珍卿噘着嘴在心里哼唧,你们语速再慢一点,表情再真诚一点,我才信你们是在夸我。

  然后,厨师精心烹制的肉燕,雍容华贵地摆上来。

  珍卿觉得太好吃了,真是货比货得扔啊。

  陆三哥看珍卿郁闷,忽然想,他要不要多练习一下做饭呢?

  时间又过了两天,礼拜二的下午放学,珍卿到邮局里取了信。

  回家拆开信一看,古以锦先生说这个月底清账,第一、二期的版税奉上。

  信封里除了古先生的信,果然还有一张银行本票,上面金额是一千九百二十块。

  古先生在信中告诉她,登着《葫芦七子》的第一、二期画报,初印和加印的,一共卖了约有八万册,平均一期销了有四万册——据说没改版前的《儿童画报》,最好的销量也不到两万册。

  一本画报卖八角钱,而合同上约定好的,在画报上连载时版税只有3%。

  一千九百二十块钱,珍卿算一算,钱数正好是对的。

  珍卿简直高兴死了。

  这才是第一、二期的分红。

  如果画报的销售,一直保持这个势头,等《葫芦七子》连载完,必然还会出单行本,她后续还能继续拿版税。

  用不上一年时间,四五万的花园洋房,也不见得是痴心妄想了。——世上还有比她更幸福的人吗?!

  想杜太爷这一辈子,作为商界百年一遇的废材,他肯定没一次性挣这么多钱,想想觉得自己好棒哦。

  珍卿高兴得不得了,一会儿在地上瞎蹦跶,一会儿又在床上打滚儿。

  一千九百二十块钱,对谢董事长他们不算什么,可在乡下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好想好想告诉杜太爷!

  可是这老头子太爱显摆了!

  他说不定会把孙女挣大钱的事,卖弄到睢县周边的几百个村庄都晓得。

  不行,不能明码告诉他挣了多少,只能告诉他她挣了钱。

  就是只说挣了三十块钱,老头子也一定能高兴疯的。

  又一个礼拜天的时候,珍卿针对陆爹两口子的小文章,现在有点陷入瓶颈了,想买点同类型的小报参考下。

  路过惊华书局门店时,见他们门口排着好长的队伍。

  珍卿就从电车上下来,她特意走到长队那看,果见《儿童画报》卖得火爆。

  男女老少排着长队,扬着脖子等着买画报。

  轮到最前面的一个男人买时,他一口气说要买二十本,有排得靠后的人,冲着那人扯着嗓子嚷:

  “喂,你夯不啷当买那多,人家不要买的啦!”

  那个人还是要二十份,还趾高气扬地说:“本人要以画报赠亲友,有钱为何不叫我买?”

  珍卿站在旁边看一会儿,见那买了画报的不少人,才走开没几步,就迫不及待地在路边翻看。

  有一个人,在珍卿身旁翻着画报,一时看得眉飞色舞,一时又急得直握拳,口里一时哎呦一时嘿,一时又激动地念念有词:

  “这该死的裂地妖鬼,红娃历尽千辛万苦,马上就要到得石山,取得烛阴之目。竟然被裂地惊雷术,投到万丈深渊去了,该死该死,真是该死,这可怎么办呢……”

  说着他赶紧向后翻看,还一边翻看一边念叨。

  这人不觉间把连载看完,一看完急得直跺脚:

  “歹命歹命,怎么偏偏断在这里,这是存心让我,一个礼拜寝食不安!”

  说着还是没奈何地跺脚,絮絮叨叨地走上马路坐上车。

  周围和这人一样痴迷的,那是触目皆是!

  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看来是结伴来买画报的,听其中一个小伙子说:

  “我从现在开始,绝对忍住不看。我要等到本月四期完结,攒够了一整集的内容,我再一次过足瘾,这样才看得比较快慰。”

  他的小伙计羡慕地说:

  “可是我忍不住的。我每次买两份画报,看完以后裁剪下来,收集成一本册子,用影纸蒙在上面,拿铅笔描着画,这也挺有乐趣的。”

  原先的忍耐派的少年,一时听得双眼大亮,肯定是受了启发,他也兴奋地说:“我回去也试一试去。”

  诸如这种热情的议论,珍卿听了有几路人了。

  想当年她追连载小说,急得抓耳挠腮的,恨不得跳进作者存稿箱里。

  再想当年她在杜家庄,一点没有别的娱乐,也拿竹纸蒙在画册上,描画那么糙的《点石斋丛画》,现在也轮到别人来描她的画了。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现在的《葫芦七子》,连载到第二集 《烛阴之目》。

  《烛阴之目》讲的是红葫芦大姐先出世,但是人间被黑暗遮蔽,人们长久在黑暗中惶恐度日。

  大姐红娃受了女娲娘娘暗示,先要去找到烛阴之目,照亮被南海鬼姑遮蔽的人间。

  珍卿给两颗烛阴之目,都取了有暗示性的名字,一个叫可启智,一个方照行。

  这俩名字看似无厘头,其实暗示的意思是,用科学来启发智慧,顺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过,人们都顾着看情节故事,恐怕没兴趣多思索此间深意。

  珍卿暗搓搓看会儿热闹,获得了微妙的满足感。

  等再次坐到电车的时候,有不只一个人,在讨论《葫芦七子》。

  而且有两个女生,在看《十字街头》的月刊,而且正在讨论珍卿的《一间屋子》。

  好吧,她在文章书画方面,如今算是小放异彩了。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她也许还真能少年成名呢。

  珍卿买了二十份小报,打算回到谢公馆再看。

  结果回去先被杜教授说一顿。

  他说现在时局看似安稳,但海宁的治安乱得很:街头常有瘪三调戏妇女,打架滋事也屡见不鲜,还有人口莫名失踪。

  杜教授严嘱珍卿,以后出门一定要带人的。

  有道理的话,珍卿自然会听的,她认真地应了杜教授。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她。今天家里的汽车和黄包车,都叫人占用了嘛,她又着急出门去。

  后半天珍卿专心看小报,一个叫《追风寻月》的小报,引起了她的强烈重视。

  这《追风寻月》是日报,上面连载着一个小说,叫《江平春事》。

  《江平春事》,讲的是十八年以前,江平大户的一位水公子,恋上一个唱青衣的名角儿——一个叫葛兰香的美人儿。

  水公子爱这兰香,简直爱得神魂颠倒,不惜跟发妻原配分道扬镳。

  这《江平春事》现已连载到,人到中年的水先生,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跑到海宁来做点小生意,定住在爱神路的一栋洋楼里。

  水先生的老婆葛兰香女士,孩子们上学堂以后,他先生也去上班了。

  她整日在家里没有事干,常到同一个里弄的梅太太家,跟那一帮阔太太们打麻将。

  这《江平春事》的文笔,真是太俚俗香艳了。

  珍卿买到的这一期,特意借一位地砖商人的眼,写到水太太兰香那半老徐娘的风姿:

  兰香的丈夫家世体面,也舍得给她花费脂粉钱。

  她妩媚的鹅蛋脸儿上,上着浓艳的妆,雪白的一截脖子里,一条赤金色的项链,在头顶强光的照射下,闪着赤花花的艳光。

  那位地砖商人崔先生,本说是来看崔太太打牌的。

  他却并不用心看他太太的牌,而是一直看兰香背后墙上的花鸟绣屏。

  他连绣屏其实也不用心看,他生着细纹的桃花眼,总不老实地去偷看兰香。

  梅太太家里的麻将桌布,新近换成灰白蓝格子的哔叽绸,兰香叫崔先生那贼出出的眼,看得出了一身细毛汗。

  她心烦意乱地摸了一张牌,随意往牌阵上一码,那只牌却从哔叽绸布桌上,翻着轱辘滚地了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