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39节


  可惜即便是听懂了暗示的人,潜意识里也觉得,出海必然耗资甚巨,即便不是为享乐,那也节省不到哪儿去。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僵持住了。

  然而就在去年,又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来到了大炎。

  这一次对方未曾装载火炮,只说来此经商,便得了靠岸的应允。

  只是这船队规模,到底还是触动了永兴帝的神经。

  区区一蕞尔小国,便能在两年内两次出动如此规模的船队,大炎难道还不如番邦?

  永兴帝心中已经有了倾向。

  识趣的官员如文大人,早在会试放榜之后,便知此事已无转圜余地,老实跟着陛下的意思走。

  而对于那不识趣的官员,永兴帝如今眼瞧着有了应对之策,自然也懒得再同他们扯皮。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局面。

  谢青云解释完之后,永兴帝便径直开口道。

  “穆卿先前所言,与谢卿不谋而合。然而朕曾闻谢卿言,此事他亦无法可解。”

  永兴帝顿了顿,方才继续道:“朕观穆卿殿试献策,似是可解?”

  穆空青从袖口取出自己早已备好的简易账册。

  先前穆空青看永兴帝出题,还以为永兴帝是看中海贸带来的利益,并没有想到中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在。

  不过哪怕穆空青是从贸易角度出发,而永兴帝更多的则是出于政/治角度的考量,但这二者最终的落点都在出海上,也算殊途同归。

  穆空青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账册献上,自个儿也没闲着。

  “内子的陪嫁中,便有一支主司东南海贸的商队。”

  穆空青以书面表格形式,列出了秦以宁手下那只商队几次出海的盈亏,将商队出海所获直观地展现在了永兴帝的眼前。

  都说物以稀为贵,秦以宁手下的商队还只是在东南一带活动,手上的东西远远及不上南海那些番邦商船,都能获得如此巨利。

  “若要出海,首要的便是海图。但商人重利,如今番邦之物能在大炎卖出天价谋得巨利,盖因其物皆出于对方之手。”

  “海图一旦流出,我朝商队必会出海,届时对方若再想以此牟利,自是千难万难。”

  永兴帝不清楚,穆空青却是有几分揣度的。

  如今有实力远渡重洋来到大炎的,一共也就那么几个国家。

  但大炎境内有实力出海的商人,可不止十个八个。

  若是大炎能从番邦手中拿到海图,那会发生什么,自然不用想也知道。

  这件事穆空青知道,那些常年与大炎商人打交道的番邦人岂会不知?

  海图不仅是他们吃饭的东西,更是他们的家族后代赖以生存的东西。

  就是死,也要先将海图沉进大海中,绝不能让大炎得到。

  永兴帝微微颔首。

  穆空青用余光观察了一下永兴帝的脸色。

  他接下来要说的东西,可就没有殿试答卷时那般用词委婉了。

  见永兴帝对商贾之事并不抵触,穆空青方才继续。

  “如今朝廷既有意出海,那这海图一事,自然便不止是商贾之事。”

  穆空青尽量将话说得好听些:“届时得了海图,也好以利驱使商贾,出海之事,自然也无需朝廷费心。”

  说白了,便是商人没办法从对方手中弄到海图,朝廷还能没办法吗?

  图一到手,还怕没人自掏腰包出海吗?

  出海的人多了,永兴帝想要什么消息没有?

  唯一的问题,便是印在世人脑海中的“士农工商”四个大字。

  哪怕穆空青说得再好听,也改变不了这件事情的本质。

  朝廷与商贾合作,倚靠商人探知海外消息。

  这对许多士族来说,简直堪称羞辱。

  朝堂百官未必想不到。

  只不过没人敢说罢了。

  就算是穆空青,在作策论时,那也是写得隐晦至极,外头批了八百层好听说辞的。

  其实若要穆空青明言,不如干脆由官方组织商队,大炎水师护航,所有收入归于国库,到时候想要什么消息没有?

  穆空青会直接将海贸获利明明白白地列出来,也只是存了先给永兴帝心里埋个引子的念头。

  这话他现在可不敢提。

  要朝廷出面行商贾之事,万一永兴帝的承受能力没有他想得那么好,那明年今日说不准就是他的忌日了。

  永兴帝做了四十多年帝王,对他来说,无论士农工商朝臣百姓,是贵是贱皆能由他决断。

  重农抑商之策不可更改,所以即便永兴帝心中认同穆空青所言,也必须要稳住朝廷的脸面。

  况且,这事若真要办下去,也不是永兴帝一句话就能畅通无阻的。

  无关紧要的人永兴帝当然懒得管他们。

  但负责办事儿的那几个,还是得想法子糊弄过去的。

  他将手中账册递给谢青云,淡淡道了一句:“爱卿甚有胆气。”

  若是旁人,此刻只怕已经被骇住了。

  但穆空青天生便少了对皇权的畏惧。

  他一切的小心谨慎,都源于对方手中的权势,而非是“皇帝”这个身份。

  因此,即便是现在,穆空青也能冷静地从永兴帝的反应中,判断出他并未真的动怒。

  穆空青只是惯例答道:“微臣惶恐。”

  谢青云看完了穆空青提供的账册,眸中更有异彩。

  谢青云先前能有那番推断,是因为他是跟着永兴帝,一步步看着番邦海贸之事冒出头来的。

  事实上谢家久居内陆,手上也无船队,这些具体的数据,谢青云还是头一次看到。

  只不过这头一次见,便更加坚定了他要促成此事的决心。

  底层的读书人闻铜臭而绕道。

  但能读到入仕的文人,没有人不知道银钱二字于国于民的重要性。

  谢青云合上那本薄薄的账册,站到了穆空青的身边,对着永兴帝拱手道:“此事,还望陛下定夺。”

  永兴帝的指节微微敲击桌面,又问道:“若是朝廷手中得有海图,便要直接赠予商贾不成?”

  穆空青一时还真被哽住了。

  若是要顾及脸面,那随便找几个信任的臣子去办就是了。

  这年头官员不可经商,但谁家夫人手上还没点儿嫁妆?

  悄没声地往商队手里一塞,朝廷自然就不必沾手此事。

  永兴帝当然不可能问这种废话。

  他问的,是朝廷费劲儿弄来海图,总不能就为了从那些商人口中知道些消息,旁的就什么都捞不着吧?

  穆空青实在没忍住,在心底暗道了一声人老成精。

  要是他没记错的话,在他没拿出这本账册之前,永兴帝还打算自掏腰包遣人出海呢。

  这回可好,不仅自个儿不用掏钱了,他还想着从人家手里再赚一笔。

  不过这事儿,穆空青心里还当真有些想法。

  朝廷再怎么摆明车马打压商贾,也不可能当真完全不沾商贾之事。

  前头是怎么经营盐铁的,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穆空青微微一笑:“禀陛下,盐商贩盐需有盐引,海商出海需有船引。不过南洋婆罗等地之物与远洋番邦之物价格相去甚远,船引的售价自然也不能等同。”

  穆空青点到即止。

  至于商人从何处得知这次的船引事关海图?

  人家自有人家的渠道。

  可不关朝廷什么事。

  出了御书房,谢青云拍拍穆空青的肩,笑得意味深长。

  “说来你我同门,我便腆颜称穆大人一句师弟。”

  “今日托师弟的福,日后怕还需师弟多多关照。”

  至于这福从何来,穆空青很快便知道了。

  当天下午,翰林院便迎来了天家圣旨。

  翰林院侍读谢青云,迁正五品户部郎中。

  翰林院修撰穆空青,兼任户部主事。

  这道旨意一出,最得人惊叹的并非连跳两级的谢青云,而是只得了个兼任的穆空青。

  谢青云在翰林院中已有六年,此时迁任也无大碍。

  而穆空青却是初入翰林院,任期尚未满三年。

  若是此时将穆空青调走,瞧着品级是升了,但实际上却是……于将来入阁不利。

  这穆空青刚一到任就被传召,众人只当是他献策有功,便是当真给他官升一级,成了那正六品的主事,旁人也无话可说。

  只是现在他偏偏没有升迁,只得了个不尴不尬的兼任。

  个中缘由细细想来,怎能不叫人心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