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06节


  起初是昨夜污了考卷, 今科已然无望的学子。

  后来也有叫这拉铃声闹得心浮气躁, 实在坐不住的学子。

  再然后不知是哪一位倒霉鬼,咳嗽时将墨汁弄到了试卷上, 当即哭嚎出声,直接被衙役带离考场。

  穆空青今日要誊抄三篇经义,还要作一首五言八韵诗,时间自然算不上宽松。

  考场内时不时便有异响, 既要屏气凝神专心誊抄,又要时刻留出一分注意力,防止自己在猝不及防下被突发情况惊到。

  这三篇经义誊抄完, 穆空青只觉得比写的时候都要耗费精力。

  最后作完诗, 穆空青又将自己的答卷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便毫不犹豫地拉铃交卷。

  于龙门前等待放排时, 恰好遇上杨思典同样交卷出考场, 两人便闲聊了几句打发时间。

  此刻穆空青面色疲累,见了杨思典后便同他叹了一句:“从前考场中虽也有意外,但却从未如同今日这般。”

  今日直到穆空青交卷为止,考场中都还时不时会闹出些动静。

  但凡心性稍差些, 又或者有那么片刻疏忽了,说不准就要被外界影响,叫自己这一趟白来。

  杨思典却笑道:“这也不是独我清江府乡试如此,更不是独这一届乡试如此。便是我叔祖那般……”

  杨思典话到一半却忽然停住, 硬是顿了片刻,方才接着道:“便是我家长辈,也曾在猝不及防下污了试卷,以致乡试落榜。”

  杨思典家的那位长辈,穆空青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他提起了。

  只是每一次,杨思典都像是有什么顾虑一般,总是要遮掩上几分。

  穆空青看出他不想提,便也从未开口问过。

  只是几次三番下来,好奇心难免越来越重。

  穆空青体贴地换了话头:“昨夜一场大雨,也不知叫多少人的心血白费了。”

  “哼,清江府乡试素来都在雨季,那些人自己活该不止,还害得旁人也不得安宁。”

  穆空青话音刚落,身后便有人接话。

  只是这话说得难免刻薄,声音也叫穆空青觉得有几分熟悉。

  穆空青转身望去,果然是他隔壁号房的那中年人。

  杨思典闻言皱眉,欲要出言反驳,却被穆空青拦住。

  这样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他争论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那中年人果然也不像是着意与他们搭话的模样。

  即便无人理他,他也能自顾自地说下去。

  穆空青将杨思典拉得离他远了些。

  这人说话跟念经似的,先前就将穆空青闹得心烦意乱。

  若不是穆空青反应及时,说不准就要被他影响。

  好在穆空青与杨思典交卷都不算早,没过多久,龙门前便凑齐了人。

  穆空青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只觉得天气都骤然变晴了许多。

  杨思典被杨家下人接走,穆空青也被周勤拉上了马车。

  穆空青一上马车,就被周勤塞了一碗绿豆汤解暑。

  先前穆空青还不觉得什么,一碗绿豆汤下去,再同人闲谈两句,便有了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穆空青靠在马车内昏昏欲睡,比先前汹涌数倍的倦意涌上心头。

  待到了周府,穆空青更是有一种褪去千层枷锁的轻松感,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福伯像是料到了一般,热水已经早早备好。

  穆空青粗粗洗完,一小碗泛着难闻气味的汤药便被送了上来。

  这碗也不比茶盏大上多少,穆空青一气便能将它喝个干净。

  然后便是倒头就睡。

  分明只有两晚的时间,穆空青却觉得自己已经很久不曾平躺在床上了。

  这一觉他睡得很沉,直到第二日中午才被小厮叫醒洗漱。

  明日又要进考场。

  穆空青坐在桌边用膳,这一觉让他养回了些许精神。

  “难怪乡试要分三场。”穆空青用完午膳后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这若是连着考上九日,怕是一多半的学子都得被抬出考场了。”

  这种累除了身体上的,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

  那种时刻提防着自己被什么动静惊到,以至于一刻都不敢放松的状态,实在是难熬得紧。

  周勤将新备好的衣物递给他,闻言笑道:“那少爷可务必得一次得中了,不然这苦还得再受上一场。”

  穆空青接过衣物,嗅到了一股清淡的药香味,闻着便叫人觉得舒心。

  “这事儿可不是我说的算的。”穆空青笑道。

  明日还得早起,即便穆空青晚上无甚睡意,也还是强迫自己躺到了寅时。

  第二日惯常搜身入场。

  乡试第二场,试五经题一道,并试诏、判、表、诰各一道。

  其中,五经题同样须得三百字以上,诏、判、表、诰则无限制。

  第二场的五经题较首场相比要深入不少。

  首场的五经题是固定的,三道题必须全部作答。

  而第二场的五经题,则是五题选一题。

  这选出的一题,便是学子主治的经义。

  换而言之,便是学子在研习五经时,专研最深的那一本。

  永嘉书院从来不以主治经义划分学子,也从不提倡学子主治某一本。

  应当说,虽然乡试中有“主治某经”的说法,但近些年来,大多数书院都不欲让学子有“主治”这个概念。

  先头会让学子们主治一经,是因着先前的乡试便是只考一经。

  甚至连放榜时,都是在各主治经义中择一魁首,排在前五,称作“五经魁”。

  而现在却已经没有了这个说法。

  乡试首场便要考三道经义,还都是必答,若是有学子忽视其他几经,则会导致在乡试首场中直接折戟。

  首场的三道经义都写得一塌糊涂,那后头的文章作得再好,怕是也救不回来了。

  学子们不曾有过主治某经,那么在答题时,就只须选择一门学得最为出彩的来答便是。

  而穆空青学得最好的,便是《春秋》。

  在五经题中,《礼记》与《诗经》应当是最多人选答的,《春秋》与《周易》则相对冷门。

  穆空青选择研习《春秋》,也未尝没有选答者少的原由。

  《周易》过于深奥,若是学得不精,便是半桶水贻笑大方。

  《春秋》恰是写事,穆空青多少听过些后世史学家对于《春秋》所记之事的见解,于眼界方面多少要更开阔些。

  加上写的人少,同质化的可能性也低,出彩的几率自然更大。

  至于诏、判、表、诰等题,更多的还是考验书写格式,只要不出现诸如量刑出错、用词不严谨这等基础问题即可。

  要说是这中间能叫学子们发挥的,便只有表了。

  表,乃是臣子们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此番清江府乡试出的题乃是赈灾。

  以四年前清江府的那场水患为例,要求考生们上表请批赈灾银。

  这中间的考点有三。

  一是格式用词。

  二是对赈灾所需物资的大致了解。

  三才是遣词造句。

  穆空青同家中有过通信,自然知晓当初水灾的境况。

  同时他也看过邸报,对朝廷当年下发了多少物资银两,实际用在百姓身上的又有多少,穆空青心中也有估算。

  是以这一篇言事表,穆空青在言辞恳切的同时,也是将当年的情况如实写了出来。

  即便他认为当初朝廷下放的赈灾银两有不妥之处,在写这封言事表时,也全做不知。

  这可是朝廷已经施行的政令,若是不照着写,那不就是妥妥的对朝廷不满,又或是有暗讽上官之意?

  同样的,若是有那等对此事并不了解的学子,只能凭着自己的猜测去写,万一写得出入过大,只怕今科也是无望。

  第二场的考试比之首场轻松了不少,也没再有过忽降暴雨这种事,导致第三日放排的时间都比先前早了不少。

  穆空青这回不仅好好洗了个澡,甚至还有空用个午膳,在家中好好休息了一日。

  而第三场,是乡试的最后一场,也是最为耗神的一场。

  乡试第三场,旁的什么都不考,只考策论。

  三天时间,五篇策论。

  穆空青看过题后,在心中给这五题划了个大概。

  三道论政,两道献策。

  论政题没什么好说的。

  穆空青也不是毛头小子了,乡试也没什么需要他剑走偏锋搏一搏的必要。

  他在永嘉书院连拿了四年十六场季考的前十,若是这样都对清江府乡试无甚把握,那他可以说得上是以一己之力,直接砸了永嘉书院的招牌了。

  与他同届的学子日后怕都是不敢出去见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