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王妃他富可敌国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77节


第61章

  听到顾砚礼这话, 顾砚书稍稍有些意外。

  从顾小公子的记忆中不难发现,顾砚礼虽然是承恩侯府近三代以来资质最好的后辈,

  但与做学问相比, 顾砚礼却更喜欢习武。

  同顾砚礼交好的,也大多是一些喜武的儿郎。

  在顾小公子的记忆中, 顾砚礼应该是他的那些朋友中学问最为厉害的一个了。

  也是因为这样,顾砚书在思考人选的时候, 下意识便排除了向顾砚礼求助的这个可能性。

  谁知道现在顾砚礼却说他有一个朋友符合顾砚书的要求。

  这怎么能够不让顾砚书惊讶?

  或许是顾砚书讶然的表情让顾砚礼会错了意, 以为顾砚书这是不愿意用他的朋友:

  “当然, 为兄也只是随口一提, 若是你觉得不合适, 那便罢了。”

  “大哥都还没有告诉我你口中的这位朋友是谁呢,我又怎么知道合不合适?”

  顾砚书略微有些失笑,或许是因为以前顾小公子的态度, 让顾砚礼在他面前总有些小心翼翼:

  “若是真的符合刚刚我所说的那些条件, 我感谢大哥都还来不及呢。”

  顾砚礼当即便知道自己刚刚是想多了, 连忙敛去心中那股刚刚泛起的那股失落:

  “大哥刚刚说的那个友人, 是温清霄。”

  “温清霄……”

  顾砚书念叨着这个名字,这个名字,顾砚书只觉得颇为耳熟。

  但思索了片刻, 顾砚书依旧没有在记忆中找到关于这个名字的主人的任何信息。

  就在顾砚书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便又听到了顾砚礼的补充:

  “是翰林学士家的六公子。”

  一听这话, 顾砚书顿时便知道顾砚礼说的是谁了,当即便脱口而出:

  “三年前那位探花郎?”

  话音刚落, 便看到顾砚点头的模样:

  “是他,砚书觉得这个人如何?符合你的要求么?”

  听到顾砚礼这话,顾砚书微微陷入了沉默, 脑海中浮现出了关于这位温六公子的种种信息。

  温清霄,温六公子,可以说是这燕京城内的风云人物。

  就是顾小公子这种整日溜猫逗狗,对读书人的事一点也不关心的人,也曾听闻过这位温公子的大名。

  往前三年,

  温清霄在这燕京城内,可以说是和三皇子秦戮同样出名的存在。

  三皇子秦戮上阵杀敌,在疆场所向披靡。

  温六公子温清霄则是学富五车,在学堂中大放异彩。

  与曾经的秦戮一样,温清霄也曾被京城众人赞不绝口。

  相传温清霄三岁写诗五岁著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有不少文坛大家都与温清霄交流过学问之事。

  在不少文人口中,温清霄便是文曲星下凡,紫微星再世,只要站在其身边,便会让人自愧不如。

  然而温清霄的传奇,却在三年前戛然而止。

  三年前,十六岁的温清霄下场参考,以十六岁的年龄连中二元,直接入选殿试。

  在殿试之中,其策论文章更是让诸多考官以及皇上对其赞不绝口,最后将其点为了探花。

  为什么是探花而不是状元,这里面甚至也有些说道。

  据说当年是几位考官认为温清霄十六岁的年龄过小,连中三元的名头却太大,怕温清霄会止步于此,才特地将其点为探花。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那便是天齐历代科举的探花皆是殿试前三甲中长相最为好看的那一个。

  当初殿选中选举出的前三甲,除了温清霄外,一人已经年近不惑,另外一个人相貌平平。

  只有温清霄,出身清贵,年纪轻轻,皎皎如月,能当得起“探花”二字,于是在斟酌之后,才将其点为了探花。

  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能够有这样的流言传出,并且让京中百姓深信不疑,足以说明当温清霄的才学远远高于一同参考的其他考生。

  这样的人,若是没有意外,前途自然不言而喻。

  甚至还有人说过,温清霄其才能超越其父,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天齐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些时候意外就是来的那么的让人措手不及。

  在温清霄被点为探花,即将入职翰林之前,温清霄却在一次意外中不慎从马背跌落。

  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外界众说纷纭,顾小公子也不知全貌。

  只知道后来再听到温清霄的消息时,便是其脚踝骨被马蹄一脚踏碎,双腿残废,不良于行的消息了

  。

  天齐国虽然不像华夏历史上的某些朝代,对为官者苛刻到要求其长相俊美身高八尺。

  但依旧要求为官者身体健全,没有残疾。

  温清霄当时的情况,显然已经不符合天齐官场的规定。

  即使温清霄文采过人,即使后来其父其祖父为其奔波良久,却依旧没能让温清霄保住官职。

  后面的事,几乎都不用细说。

  读书人不能出入朝堂,便可以说是毫无前途可言。

  温清霄的成就与传奇,可以说是随着那次的惊马意外而停止。

  即使众人在提到温清霄时,依旧会夸张一句学问不错,依旧会说上一句胸有沟壑,读书人依旧会对其笔下的锦绣文章赞不绝口。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意外发生最开始的那段时间,还有不少人为其惋惜,言语间也颇为心疼。

  甚至也有人说过规矩是死的,人士活的,温清霄既已考取功名,朝廷便不应该因为这次的意外将其拒之门外之类的话。

  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人们好像便逐渐忘记了这个曾经在京都惊艳绝伦的才子。

  偶尔有人提及,也最多只得到了一句“可惜了”的感慨。

  在顾小公子的记忆中,上一次听到温清霄的名字,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两年前,同温六公子订下了婚约,温清霄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上门退亲。

  当时女方的话可以说是说的极为难听。

  什么“都残废了还想拖累着我家姑娘?”

  什么“今时不同往日,温六公子也要早日认清现实才好!”

  还有什么“依照翰林学士的门楣,想来也会有不少小门小户的女儿不介意温六公子现在的情况,何必抓着我家女儿不放?”

  ……

  诸如此类的言语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温清霄在出事之前,家世容貌才学样样不缺,与其定亲之人自然也是门当户对在京中颇有才名的大家闺秀。

  这件事一出,虽然有不少人觉得女方不厚道,急于撇清的嘴脸有些难看。

  但也有不少人说温家的不是,说温清霄自己前途尽毁,就不应该再拖累别人姑娘家。

  众说纷纭之下,倒是在京中沸沸扬扬闹了好一阵。

  最后这亲事自然是退了,退亲之事平息之后,原本还偶有消息传出的温六公子也彻底沉寂了下来。

  近两年之中,再也没有传出哪怕是丝毫风声。

  如若不是顾砚礼今日提起温清霄的名字,顾砚书还真想不起来京中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惊艳了大部分人时光的人物。

  “若说是温六公子的话,倒的确是符合……”

  顾砚书沉思片刻,最后给出了答案。

  先不说温六公子身上发生的那些纷纷扰扰,单单从学问这一点上来说,温清霄的确能够让大部分读书人信服。

  就是时至今日,温清霄当初所写出的诗集以及文章,依旧广受文人学子的追捧。

  只是顾砚礼立刻便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但温六公子会愿意吗?”

  温清霄的确符合顾砚书的要求,但在他身上发生了这么多事,残疾、丢官、被退亲……

  心理能力稍稍差一些的,恐怕都承受不住。

  更别说是像温六公子这样,曾经被给予厚望的天之骄子。

  从温六公子这两年的沉寂,似乎也能够证明这一点。

  别到时候顾砚书和顾砚礼在这里商量的好好地,结果扭头温六公子那边不愿意出山,这不就是很让人尴尬了?

  “这……”

  顾砚礼听到这个问题,脸上也泛起了一丝不确定,略微沉思了片刻:

  “不若为兄先去同清霄说说,若是可行,为兄再安排你与他会面?”

  顾砚书也觉得顾砚礼的这个提议可行:

  “如此也好,那这件事便麻烦大哥了。”

  “不过是同清霄提一提,这怎么说得上是麻烦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