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穿到古代当名士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8节


第76章

  天色初亮,贡院外已围得人山人海, 有举子亲自过来, 有派家人过来, 也有更多是为了第一个抄了名次到举子家中报喜的报子手。

  几处科考大省的会所都专派了伙计抄捷报,考生们也就不用一大早来看榜, 都呼朋引伴,在外头包了酒楼做文会,或到山寺参禅论道, 装出个悠闲淡定的名士风范。

  宋家三兄弟虽没在会馆里住着, 可也不用亲自去榜下挤着看, 也不必派人——倒不是他们家没有个识字的书童,而是……那不是有亲师兄在朝廷上班吗?

  大榜都是熬夜填出来的, 到转到上早朝时基本就能放榜了, 等师兄下朝时就能看见, 到时候抄下他们的名次, 叫人送回来,肯定比满城跑的报子报得快么。

  大哥赞同地说:“正是, 那大榜前人山人海, 若不是半夜便去守着的, 如何挤得进去?他桓师哥是个官儿, 要上前看榜, 人家都得给他让路,叫他下朝时顺便看一看,只怕比咱们派个小厮过去还方便。”

  说着又吩咐家人:“多备一封银子, 桓家人来报喜时给一封,报子来时还得给一封哪。”

  宋时挑眉笑道:“大哥放心,我这儿备了一袖子的红封呢。等桓家来人把咱们哥儿仨的名次都报了,咱们就给三份喜银,不能少给了人家!”这喜报是自家的大事,又不是哪家结婚逼着他们随礼,他来报几个人的就得给几份!

  宋晓、宋昀打从第一场回来便觉着这回恐怕是考不上了,故而只备下他一个人的红封。但看这弟弟这么有劲头,便由着他高兴,又吩咐家人:“鞭炮也该拿出来——家里有的都拿出来吧,不用给后头省着。反正殿试还在半个月后,过了今天有的是工夫去买!”

  家里有他们兄弟自己买的鞭炮,还有桓凌叫人送来的,足足堆了十来挂,便是三人都中了也足够放的了。三兄弟亲自盯着家人将鞭炮堆在大门里侧,又带人洒扫庭院、摆设桌椅,等喜报送来便请同巷邻居吃流水席。

  他们天色未明便起来,一直忙到晨光初绽,将近卯初,才把院子里外安排得井井有条。管事和两个厨子趁着天色早,赶上毛驴从后门出去,请乐户来家陪宴,买新鲜的鱼肉菜蔬、香糖果品、烧酒黄酒,并到酒楼订几桌家里做不出的工夫菜来招待贵客。

  宋家三兄弟就在门房里坐着,等着桓家报喜的人回来。

  ——卯时桓凌就要回都察院上值,他家人也就能把消息带回来了。

  巷子里的老住户看着他们这副要请客的模样,自然都高兴能白吃一顿,经过他家时便要进门道一声喜,他们三个都在门房里坐等,也就不消叫管事,三人亲自出来答谢。

  他们兄弟待人都十分客气,又生得斯文俊雅,那些原以为他们家三个举人老爷,必定清高不好接近的人都受宠若惊,回到家里还要议论几声:“难怪宋家三个老爷都能中举,这样和气的举子可不多见了。凭他这样做人也该有福报,考个进士老爷回去。”

  那些原就在京里有家的人中试后要宴请邻居,这些外来租房的考生却都只会宴请同乡、朋友,哪儿有几个肯请邻居的?

  一条巷子很快传遍了宋家要请客的消息,各家都换了新衣裳,收拾几包京挂面、糕饼、鸡蛋,往宋家贺喜。也有几个租住在这些人家的举子从主人家那里听到宋家的消息,有的也收拾了东西准备中午去吃席,也有的暗笑他们性急:“这么早就把宴摆上了,万一喜报不来,可怎么收场?”

  几位保定举子过来寻他们,见他家的桌椅从院里摆到院外,俨然已经备好要应贺中试之喜了,也不禁怪他们兄弟心急。他们跟宋家兄弟有二三十年的交情,说话也不用藏着,直率地说:“哪有这么早便把桌子摆上的?就摆院子里,别拿出去也好,不然有个万一,岂不着人笑话?”

  宋大哥养出了个解元弟弟,根本不担心他会考不上,因此心态佛得很,听着这话只是含笑把弟弟勾过来给人看:“福建省解元。”

  宋二哥也拍着宋时的额头,得意地说:“这孩子小时领到你家,你还说他头角峥嵘,将来必成大器呢。”

  那位王举人看着老老时时任兄长摆弄的宋时,倒也想起他小时候头上扎着两个小鬏鬏,穿着大红袍子,摇头晃脑念诗的模样,不禁失笑一声:“唉,如今真是头角峥嵘,不是角髻峥嵘了。不过你们做哥哥的得给他压压福气,作了福建解元也不能说一定能中试的……”

  他正说着,门外却有人冷哼了一声:“福建解元怎么可能不中试!”

  那人却说的是带着浓浓福建口音的江南官话,这几位保定才子竟没听懂。宋时却一听就听出来是赵书生的声音,连忙出去迎门——来的却不只武平举子,还有福建各地的,都是在讲学大会上认识的熟人,进门便操着一片口音各异的福建式官话与他和宋家人打招呼。

  保定举人们就像误入鸿胪寺,听着各国使节学说汉话一般,全然接不上话。

  宋时换着南北两方官话给众人做了介绍,又对赵书生说:“王先生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只是我辈份大,叫他一声兄长,单看年纪都该叫叔父的。他说我也是好意,怕我家先把宴席摆出去了,若中不了式要招人耻笑,你们别误会。”

  赵悦书这才明白前因后果,叹道:“那是我误会了,我去与他赔个礼。”

  无妨,反正他也听不出来你是在怼他。

  宋时笑着说:“诸位贤兄既然来了,便留在这里用饭吧?你们都在,我家就不用担心这宴摆得太早,考不中要遭人嘲笑了。”

  龙溪谢举人笑道:“宋解元说笑了,解元若考不中,我们这些人就更考不中了。我们本在城西定了酒楼,想请宋解元到酒楼论诗文,既然府上有客人,我等便回去了。”

  论诗文还用去酒楼?他这里有现成的酒菜、现成的文人,还有现成的翻译,留下来大家一起等着捷报多好!

  他连声说:“去什么酒楼!我家有现成的鞭炮堆在这里,还叫家人请了乐户来吹打,就咱们这些人都中了也庆祝得过来。等会儿叫个人去福建会馆传话,让他们把报子手都引到这里,咱们这鼓乐鞭炮能从早响到中午,多么喜庆!”

  他强把人留了下来,南北双方的举子虽说有些语言不通,但有宋时和他带来的家人翻译,也足够磕磕绊绊地对话了。

  不过一屋子才子坐在一起,还要对什么话,纸笔拿出来写诗就行了!

  家里见备着攒盒、点心、黄酒,院子里就是摆好的桌椅,众人按着年资历排了座位,分南北落座,举酒吟诗。虽然没有城外春光景致、没有酒座歌楼的红袖添香,却有中试的盼头在眼前,诸人的诗兴比寻常赏景饮宴还浓,作的都是思君报国、指点江山之作。

  宋时的情绪叫他们调动上来,差点给他们写出一篇《沁园春·长沙》。

  幸好不等他写出什么能下文字狱的东西,便有一道清脆马蹄踏入长巷,最终重重停在他们的小院门前。

  随着唏律律的马嘶声,院门外便展露出一匹高大的棕色骏马,马上骑手身着青色妆花补子服,胸前一块白鹇补子——竟是个五品官员来此!

  北直隶那些举子不认得他,都惊讶于此时竟有官员上门来找宋家人;福建举子认得他,更惊愕于他和宋时的交情竟从福建好到了京里,一大早便骑着马来他家找人。

  桓凌原以为宋家只有三兄弟在家,蓦地见到这么多人,也错愕了一下。好在他是官人,这些举子见了他都要上来行礼,倒给了他反应的时间。

  他翻身下马,笑吟吟地和众人答礼,道:“本官来此并无别的事,只是早上看了新发的红榜,要抢在报子手前替师弟报个喜。”

  宋大哥宋二哥的眼顿时亮起来,不由自主地往前走了几步。宋时自然也要往前凑,先说一声“多谢师兄”,便眼巴巴地看着他的袖子,想赶紧知道自己考多少名。

  桓凌从袖中摸出一张对折的大红纸笺来,慢条斯理地展开,双手拿着,却不肯便给他,而是不徐不疾地念道:“捷报,贵府老爷宋讳时恭应新泰丙子恩科会试中试第一名贡士。”

  第……第几名?

  宋时简直怀疑自己一瞬间耳鸣,听错了数字。然而他二哥已经从背后扑上来,又惊又喜,激动得声音微微嘶哑地问着:“会元?我们时官儿是会元了!”

  宋大哥一迭声地叫家人:“快拿纸来,快抄下喜报给爹娘送信!宋光到关帝庙替你三叔捐五十两的香火,宋福去把鞭炮点上,还愣着作什么,去……对,先吹打起来,吹打起来!”

  他们一家子欢喜得都有些傻了,桓凌眉梢眼角藏着的笑意渐渐流出来,将手中喜报一折,塞入宋时手中,低声道:“宋会元,不请报子手喝一杯酒么?”

  “会元”二字叫出来,宋时才蓦地回过神来,谢道:“请请请,桓师兄请,我……我真考中会元了?我这就连中两元了?”

  连中两元啊!离着三元不远了!万一他殿试时又运气爆棚,真中了大三元呢?

  想不到他一个高考时都没考到本校状元的人,现在考出了相当于全国状元的会元,还敢展望起了真正的状元!

  他晕晕乎乎如在云里,亲手给桓师兄斟了酒,双手举杯请他喝。桓凌接过杯来一饮而尽,又自斟自饮一杯,向众人亮出杯底,温声道:“我是特为报喜而来,待会我和还要回都察院做事,诸位宽坐,报喜之人不久便将次第而来了。”

  众举子忙谢他的吉言,目送他打马出了巷子拐入长街,然后各自回座斟酒,齐贺宋时高中会元,也预贺自己中试。福建人最讲好意头,一大清早便送来会元捷报,众人羡慕之余,更都觉得今日兆头好,宋家兄弟租的这小院风水好,出了会元的地方必定能再多出贡士。

  果然,过不多久便有报子疾奔而来,一个报的是宋时的会元,一个报的是龙溪谢举子中了第十二名举子。

  宋时袖子里装的红包有了用武之地,宋家门口堆的爆竹也可以接着放起来了。

  这挂鞭炮还没放完,又是一声“捷报”响起,这回却是定兴县唐老爷讳珍上了榜。一挂炮压着一挂炮,一声捷报赶着一声捷报,原本平常的小巷竟被报子手的声音喝得沸腾起来,想来宋家吃席的邻居听着这不断增添的贡士名单,都有几分却步。

  好在宋家的流水席依旧是按时摆了上来。虽无珍馐美味,却也不乏鸡鸭猪羊,还有清冽的大麦烧酒。酒香菜香飘过整条巷子,勾得邻居们忘了院里有那么多天上文曲星一样的进士,和吃别的宴席一样自然地入了座。

  院里席上的举子也越来越多。不光本巷租住的举子都来拜访,还有些被宋家连绵报喜声吸引,特来沾喜气的外地才子。

  考生来的越多,找来报喜的也越多,院中喜气也就越浓。酒宴从中午一直吃到将近宵禁时,那些住在客栈、会馆的人才匆匆散去,只留宋氏兄弟一家醉意朦胧地坐在院里。

  宋时再度回复意识时,天色已经大亮了。他卷在薄棉被里屈身侧卧,腰腹圈出的那道弧线里恰恰卡了个人。

  他昨天被人敬了不知多少酒,醒来时眼睛还不能聚焦,眨了半天眼,才认出坐在身边的是他那桓小师兄。

  他正处于一种平静淡然,什么都不想的空灵状态,认出这个人是师兄而不是自家亲哥哥,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转眼珠地盯着他说:“师兄起得好早。”

  桓师兄俯身看着他,捏了捏他的鼻子说道:“一点也不早,都快到巳初了,是你吃酒吃得太多,睡实了。”

  宋时任由他捏着,闷声应了一声“哦”,慢慢回想了一下昨天的情况,自以为理智清醒地说:“我会试考了全国状元了,之前还考了省状元,然后再考中状元,我就连中三元,就是全国最状元的状元了!”

  桓凌从来也没见过他这么傻乎乎的模样,只觉得可爱煞人,忍不住想抱抱他。那只手顺着他光滑的脸颊穿到颈后,托着外侧肩膀抱了起来,将他上身靠在自己怀里。

  他也只偷了这一霎的拥抱,没有沉迷太久,而是拿过衣裳给宋时穿上。宋时半睁着眼任他摆布,见自己身上穿衣了外衣,便问:“待会儿要出门么?能去你那射弓踏·弩社吗?我这辈子还没碰过踏弩呢,你让他们给我试试。”

  酒还没醒,就想试这么危险的兵器了。

  桓凌好笑地握起他的手,从背后环着他,捏着他纤长的手指说:“去什么射弓踏弩社,你不是要考状元么?看伤了你的手,写字写坏了,考官还肯不肯取你。”

  他摆弄了一会儿,就把自己拿来的卷纸塞到宋时手里,笑着说:“哪里也不带你去了,趁我休沐,先给我们宋三元押几道殿试题目做。”

第77章

  自古而今,连中三元的人就少之又少。

  会试考的是经义, 殿试考的只有时策。要做好经义就得在窗下一心苦读, 哪有多少工夫、多少心思了解天下大势、百姓疾苦?又如何写得出言之有物的时务策?

  故而自大郑朝开国百四十年来, 只出过一位连中三元的奇才,至今画像还挂在文庙侧殿里陪祭, 可见连中三元是何等艰难之事。

  一旦连中三元,这人便不只是才子,还是朝廷祥瑞, 天子也要把他当作一朝兴盛的象征多爱重几分的。

  他自知祖父有些小心眼儿, 早前亏待了宋家, 只怕会因心虚而压制宋时。但若时官儿连中三元,哪怕考到二甲前列, 名字入了圣上的眼, 往后的路自然好走多了。

  毕竟他祖父年纪在那里, 如今内阁学士们基本上过了七旬就要告老, 他又不是首辅,未必能拖延几年, 能在朝中掌势的时间也不长了。

  他竟盼着祖父早早告老, 这心思无论叫家人还是外人知道了都要说他一声不孝。桓凌苦笑一声, 不再多想, 捞起宋时的腿撂在自己大腿上替他穿靴, 半拖半抱地把他领到桌边坐下。

  宋时还有些迷茫,没形没相地倚在桌边,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桓凌出去叫了他的一个小厮墨香送来热水和手巾, 又叫那小厮去拿早点,自己投了手巾捂在师弟脸上。

  热乎乎的手帕捂着还挺舒服,宋时忍不住又闭上眼想要眯一会儿。但这京师地方,三月初的天气还有些寒凉,热乎不多久,手巾就渐渐冷了下来,透进屋里的风在湿布上过了一遭,毛巾就跟在凉水里缴出来的一样了。

  他终于凑合不下去,委委屈屈地抬手去抓抹布,却叫他师兄连手一起抓住,拿这凉透的手巾给他擦脸擦手,强行擦尽了他最后一点磕睡。

  可怜他一个新出炉的会元,不能跟别的新进士一样爬山、吃酒、开诗会就算了,连个懒觉都不许睡了!宋时恨恨地抢过那块凉布扔进水盆里,水花“哗”地一声溅了半尺高。

  小厮进来送早点,看见那水盆边湿漉漉地洒了满地的水,“哎”了一声,连忙把饭菜放下,出去拿布收拾水盆。

  宋时有些不好意思,一肚起床气又还没消,便不说话,低着头自己盛了碗白粥,舀了勺芝麻盐堆在粥面上,一勺勺舀着喝了起来。桓凌给他夹了个肉三鲜的小包子,他也只当看不见,左手抄起筷子,另扎了个包子吃。

  他们师兄弟闷在屋里吃饭,墨香便忙忙端着水盆出去倒,倒完水要去拿旧抹布擦地时正在院子里正撞见了才刚起身的宋晓。

  宋大哥做惯了一家之主,见小厮不稳重,便煞着眉叫他:“怎地慌慌张张地,家里又没事,慢着些儿!”

  墨香答道:“方才我给三叔端了洗面水,又去拿早点,端回三叔房里,却见水盆子底下地面洒了好大一摊水,怕他们没注意滑倒,正拿了布要去擦。”

  他……们?他桓师兄又来了?一大早的他不在正堂里待着,时官儿这还头没梳脸没洗的,他就去西厢看他了?

  宋晓心里总觉着有点别扭,摆了摆手:“你去你的,我也看看他们去。”

  他跟着墨香进了门,小厮去收拾地上的水,他便去收拾……也不是收拾,只是客气地问问桓大人怎么不在给他收拾出来的正房待着,一大早就到他弟弟房里。

  俩人还对坐着吃饭?

  桓凌撂下筷子,仿佛主人一般自然地问:“大世兄怎么来师弟这里了?可曾用过饭?我跟师弟也是才坐下,这些东西都没沾过,世兄也一同尝尝?”

  宋晓自然不能直眉愣眼地说是嫌他不该在自家弟弟房里,特来看看的,只说:“不必了,我待会儿还要和同年出去。桓贤弟今日休沐么?怎么这一大早就过来了?时官儿这房子朝向不好,桓贤弟怎么到他房里了,该叫他收拾整齐到上房见你才是。”

  岂止没收拾整齐,眼皮还没撩起来呢就给他一通擦醒了!

  宋时简直想跟大哥告个状,桓凌却不怕他告,大大方方地说:“我整理了些殿试题目过来叫时官儿做,却见他还未起床,可不得亲自过来督促他?大世兄也知道时官儿考中状元,自然满京城的眼睛都在他身上,若是考不好岂不惹人嘲笑?咱们一家子也不必说什么谦虚的,不瞒世兄,我还盼着时官儿这一科两魁天下呢,自然要催着他做文章。”

  是啊!他跟二弟私下里都盼着时官儿这科青出于蓝,考得比他师兄再高些呢。

  宋晓也顾不得他刚才说的他把宋时从被窝里挖出来这事合不合理,只顾着拊掌赞同:“还是桓贤弟懂得多,我们兄弟都没想到这些。我这弟弟已叨扰贤弟许久,这最后几天,我也不与你弄这些虚客气了,时官儿就交给你了!”

  宋时还抱着点儿跟兄长告状,争出一天逛街游玩时间的期待,结果这几句话的工夫,他哥就站了桓小师兄?

  怎么能这样?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