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金阙春深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41节


第79章 大呆瓜!?

  徐妙华见姑母只怔怔地出神,压根儿没有应答的意思,心中委屈更甚。

  上回她被罚抄《大梁律集》时,本还想着寻个识字的丫鬟代替她抄写一通敷衍了事的。

  谁知宫里竟派来个铁面无私的严肃女官,连好处都不肯收,只监督着她一笔一划将整部律集抄写下来。

  且那女官还特别严厉,一点休息的时间都不给她,接连几天下来,她的手腕都几乎断了。

  除此之外,父亲魏国公和兄长徐承宗也因她受到牵连,受杖责五十,到现在半个月过去,都还下不了床。

  “姑姑,您想想法子罢……如今咱们徐家哪里还有娘娘您当年正位中宫时的气派?”徐妙华满腔义愤。

  “再这样下去,咱们家恐怕连魏国公这个世袭罔替的爵位都要丢了。”

  开国功臣里因罪被剥夺爵位的数不胜数,她这说法还真不是毫无根据的。

  徐后忽然笑了,“当年我从坤宁宫搬出来时,你也才刚出生不久,你怎么知道当年是什么情况?”

  她对这个容貌、性情都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侄女有着极大的耐心,连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

  简直与她平日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模样判若两人。

  徐妙华微微语塞,支吾着说:“总之,如今咱们家是大不如前了。”

  她虽没亲眼见过,但也从长辈口中听说过不少当年“徐半朝”的盛况。

  在她看来,魏国公府就是从她错失太子妃之位开始彻底日落西山的。

  可她却不明白,徐家真正没落的原因是来自皇帝长年累月对勋贵世族的制衡与打压。

  哪怕徐家再出一位皇后,也不可能恢复永顺朝时权倾朝野、呼风唤雨的盛况了。

  徐妙华又拉起姑母的手,“姑姑,听说姜太后与卫淑妃近来时常宣召适龄的世家贵女入宫,想必是还是要给东宫添人的,求您也帮帮我罢。”

  即便上回被当众责罚,可她还是一心想要入宫,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到有任何法子能挽救大厦将倾的魏国公府了。

  听她同时提起姜太后与卫淑妃二人,徐后脸上闪过刹那的狰狞扭曲。

  若不是她们,若不是这两个毒妇当初百般挑衅示威……她又怎会神志恍惚之下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

  南苑行宫,晏清殿。

  杨满愿这一觉睡得格外酣畅,直到天黑才醒来。

  殿里没有点灯,她缓缓坐起身,揉了揉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彻底清醒过来。

  萧琂静静地坐在床榻边,坐姿挺拔,皎洁月光笼在他俊美无俦的脸庞上。

  杨满愿扑进他的怀里,还用脑袋蹭他的胸口,“子安,什么时辰了呀?”

  “酉时末了。”萧琂揉了揉她绵软的小肚子,“愿愿饿了罢?”

  “嗯,确实有点饿了。”她刚睡醒,声音软绵绵的,“陛下呢?他怎么不在?”

  她记得方才午歇时皇帝是留下来了的,她还好像还在梦里扇了他一耳光……

  应该是梦里没错罢?杨满愿悄悄咽了口唾沫。

  冒犯君上、伤及龙体可是大不敬之罪,轻则斩首,重则株连九族。

  她应该不会真扇了当今圣上一耳光罢?

  不管是不是梦,她都开始懊悔自己近来的松懈疏忽了。

  无论如何,他都是掌握无数人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她怎么能真的随心所欲呢?

  萧琂没有回答,浓稠夜色中,他眸底有晦暗幽深的暗流涌动。

  默了须臾,他朝外吩咐传膳,又慢条斯理地用发带将她披散的长发绑好。

  听见动静,守在外头的宫人迅速进入殿内,有条不紊地点燃四周的宫灯。

  霎时间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另有一批内监鱼贯而入,将托盘上热气腾腾的膳食整齐摆放在紫檀木八仙桌上。

  比起早膳和午膳,杨满愿晚膳用得不多,七分饱就差不多了,否则夜里要积食睡不着。

  萧琂并不重口腹之欲,见杨满愿停筷他也慢条斯理地放下手中的象牙筷。

  他拿起浸湿的帕子给她净手擦嘴,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近身伺候杨满愿的杏云素月都自愧不如。

  他的面孔俊美无俦,仪表不凡,哪怕做着伺候人的活计,仍有种矜贵优雅的气度,宛如神祗。

  杨满愿心如鹿撞,有一瞬失神。

  萧琂怎么看她怎么可爱,忍不住抬手轻刮她的鼻尖,“呆愿愿,看什么?”

  杨满愿抬起头来,双颊薄红,眸中水光潋滟,极认真回道:“在看子安,子安真好看。”

  萧琂微微一怔,心尖像被羽毛轻飘飘地撩过,既痒又酥。

  “……既如此,愿愿可喜欢?”

  杨满愿眨了眨眼,又主动环住他的脖子,“嗯……你猜。”

  她的唇越凑越近,作势要亲他。

  殿内灯火摇曳,昏黄的光晕开在她娇艳耀目的容颜上,莫名增添了几分柔情绰约。

  萧琂心跳加快,周身燥热起来。

  可就在他垂首迎合她的吻时,少女却又极其调皮地往后躲开了。

  “哈哈,被骗了吧!”杨满愿笑眯眯道:“还说我呆呢,子安才是大呆瓜!”

  萧琂愣了一下,不禁失笑。

  他拉起她的小手,亲吻她白嫩的指尖,“嗯,是孤不好,不该说愿愿呆,咱们愿愿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姑娘。”

  “好了,不许说了……”杨满愿捂住他的嘴,脸上越发红烫。

  这种话也太羞人了,他怎么说得出口的?

  萧琂眸底含笑,索性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径直往内室走去,并将她丢在了床榻上。

  没等杨满愿反应过来,绵密炙烫的吻铺天盖地落了下来。

第80章 就该与他共享天下?

  然而杨满愿不知道的是,皇帝在她午睡不久后便领着数名亲卫提前回了京城皇宫。

  与她们的蜜里调油相比,乾清宫正殿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冷凝。

  宽阔的殿堂金碧辉煌,内阁学士、各部尚书等重臣皆在场,却鸦雀无声。

  御座之上,皇帝大马金刀坐着,身上只着玄色常服,玉冠束发,周身却散发着凛不可犯的天子之威。

  “众卿可知,朕为何宣你们入宫?”

  底下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拱手作揖,“臣等愚昧,还请圣上明示。”

  本在南苑春狝的皇帝为何毫无征兆回了宫,又为何突然宣召他们,他们是真不知晓。

  “西北回乱,叛军不过千余人,朕数月前便下令调集甘州、凉州等地两万大军前往镇压,敌弱我强,竟不能速胜。”

  “陕甘总督上奏称军费兵饷不够,而甘肃布政使万秉良则上奏称愿将历年积存岁俸银四万两,缴贮藩库,以资兵饷。”

  说到此,皇帝冷笑了下。

  底下众人心里猛地一咯噔。

  皇帝摆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将密折递给下方的大臣传看。

  这道密折是今日午后呈送到南苑行宫的,也正因这道密折,他才临时起意回宫急召群臣。

  内阁首辅谢迁最先接到密折,翻开一看,脸色骤变,随后他才依次传给身旁的同僚翻看。

  密折中记载,单甘肃一省,短短三年间竟新增了十五万监生,应收到监粮六百多万石。

  可,平叛的军费兵饷怎会不够?

  因西北连年闹旱灾,地方仓储困难,遇上灾情也无法开仓赈济,皇帝特意准许甘肃开“捐监”。

  商人、平民向当地官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米粮即可获得国子监监生的头衔,即拥有了做官的资格。

  但朝廷并不一定会给这些监生授官,算是变相从当地的豪强士绅手里获得粮食填补仓储,省去朝廷调拨赈灾的麻烦。

  此举于国于民,俱为有利。

  且皇帝还特别下了圣旨强调,只准征收麦豆稻米等粮食,不准直接缴纳银钱,尽量避免当地官吏借着“捐监”进行贪腐勒索。

  然而,这次一场不过千余人的小叛乱,竟因兵饷不足而平叛不力。

  若非甘肃布政使万秉良自告奋勇上奏要捐银资助兵饷,竟都露不出破绽。

  说起来,这件事最初杨满愿先察觉到跷蹊之处。

  南苑远离皇宫,皇帝自是肆行无忌,这些日子连批阅奏折时都不避着她,随她翻看。

  杨满愿起先还有些拘谨。

  可想到眼前这一本本奏折经过批阅后再发往各地,其中做出的决策即能影响天下黎明,她又忍不住心生好奇。

  而甘肃布政使万秉良那封自请捐银资助兵饷的奏折,便是两日前被杨满愿发现了端倪。

  犹疑良久,她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陛下,妾身记得布政使为从二品,岁俸加恩俸及其他补贴,一年下来俸禄也不过千两出头罢?这万大人似乎也非大族出身,何以家计如此充裕?”

  皇帝闻言挑眉,侧身看向她。

  心下微动,又抬手捏了捏她肤光雪腻的圆润小脸。

  “看来愿儿对各级官员的俸禄了若指掌,布政使一职确实年俸千两出头。”

  杨满愿见他并无不悦,便又乖顺地依偎进男人的怀中。

上一页 下一页